一提起内蒙古的居延文化,人们总会想起被大漠装点得如诗如画的阿拉善额济纳,因为在距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旗政府所在地——达来库布镇东南方向2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黑水城。
黑水城,蒙古语称为哈拉浩特,又称黑城,位于干涸的额济纳河(黑水)下游北岸的荒漠上。早在西夏时期,黑水城就是西夏在西部地区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和边防要塞。黑水河是元代河西走廊通往岭北行省的驿站要道,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黑山威福司治所。
黑水城之所以称为“黑水”,是因为在元之前有黑水河流到这里,形成内陆湖名居延海。汉朝时,汉人赶走匈奴后就有屯田驻兵。现如今,额济纳已经成为居延遗址和黑水城保护基地,同时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
记者第一次亲密接触黑水城,是在2010年的初夏。那时,记者前去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库布镇,看望阔别已久的大学同学少辉。大学时,他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毕业后,他本来可以留在首府呼和浩特,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他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达来库布镇奉献力量。他对家乡的黑水城有着深刻的了解。
既然来到了额济纳旗,就一定要观摩一下壮观的黑水城。少辉同学成全了记者的这个心愿,他陪同记者,在额济纳旗附近游玩了四五天。随后,他神秘地对记者说:“明天带你去一个你想不到的地方,也是我最喜欢带朋友去参观的一座古城。”
早上7点多,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我们就兴奋地出发了。路上,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和想像,当车行至距古城十余里的地方时,就能望见一座白塔,它在缥缈的浮云中时隐时现,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黑水城的神话传说
少辉对我说:“我给你讲一个关于这个地方的传说,讲完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在当地的土尔扈特蒙古族中,至今流传着有关这座古城的一个故事。”
他讲道,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名叫哈日巴特尔(直译为黑英雄)的蒙古族将军,在此筑城镇守。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哈日巴特尔为黑将军,此城便称为黑城。由于哈日巴特尔骁勇善战,不但晋升为将军,并深得皇帝欢心,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黑将军做哈敦(译意夫人)。
后来,黑将军羽翼渐丰,权势强盛,竟然觊觎皇权,企图一统天下。正当与心腹们密谋怎样篡夺皇位之时,这一阴谋被公主得知。她便将黑将军阴谋篡权的消息报告了父皇。皇帝在盛怒之下派数万大军进攻黑城,悬赏捉拿哈日巴特尔。但是大军为攻陷黑城打了多次大仗,均无取得根本性胜利,为不使黑将军逃脱,只好把黑城围困起来。皇帝得知久攻不破的消息后,便请巫师卜卦,卦象说:“黑城地高河低,官军围城在城外打井无水,而城内军民却不见饥渴之象,如将水道堵截,则必胜无疑。”
于是,皇帝又增派一万大军赴鄂木讷河上游的咽喉部位,随着巫师们高声诵讼着《护律·夏日毕其格》(意即法律黄书),军士们用头盔盛着沙土,很快地截断了河水,并筑起一道巨大的土坝。不几日,只见城内人畜饥渴,近城的禾苗枯萎。黑将军便令士兵在城内掘井,在挖掘中每每眼见出水,一会儿又见底了,就这样直挖到八十丈还是不出水。在这饥渴难忍、万般无奈的情形之下,黑将军只得下令准备突围。临行前,他把全城的金银财宝投入井中,又对自己的两个儿女说:“你们去做财宝的主人吧!”并祝愿说:“愿来日有个骑秃头青虻牛的人来将我们财宝取走”。随后,便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也活活埋入深井。又令士兵连夜凿通北部城墙,率城内尽数兵马冲出,杀出了一条血路突围北上了。
精致的古城设计
当记者还陶醉在神话传说中时,汽车突然间停了下来,记者看到在沙丘中,一个望不到对面风景的城墙,在城墙内有几座很高的白塔。少辉看记者好奇无比,便向记者介绍道,这座城的形状为长方形,全城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城分为东西两部分,旧时西城为军政宫署和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东城则为吏民和军队居住区及仓库等。
记者看到,城东西各有一座城门,门宽4.5米。建有瓮城,瓮城门南向。城墙高11米,墙四角加厚,成圆锥形,顶部外侧建有女墙一道。城中有一条大道贯穿东西。城东南有一座方形堡子,堡东有一座高土台,台东又建有两排房屋,外有围墙。据了解,城外是居民的宅院。黑水城在元朝为亦集乃路,蒙古语称哈拉浩特(黑城)。明以后城渐废,遗址曾出土大量西夏文献资料。
当走到黑城遗址西北角城墙时,记者看到墙上开的一个可容骑驼者进出的洞口。少辉解释说:“这就是相传当年黑将军突围的洞口;在城池内偏西北的那个大坑,相传就是当年不曾出水而用来埋藏了全城财宝的那口深井;而被当地人称为‘宝格德波日格’的那座高大沙岭,相传就是当年大军截水所筑的大坝;在黑城附近枯木的倒向,便是因长期缺水和本地大都是西北风所致。”
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
少辉说:“黑水城最有价值的是,它历史悠久,从西夏这里就是一个文明的都市。城堡早在西夏王朝正式建国以前就已建成。尽管城市规模较小,但因它是河西走廊通往漠北的必经之路和交通枢纽,所以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少辉是一个思想缜密的人,他除了给记者口头讲述,还给记者带来了相关的史料。据史料记载,在西夏建国以前,黑水城一带就已有大量居民,在这里耕耘牧猎、繁衍生息。西夏建国后,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理,以防东面辽国和漠北蒙古的侵入,西夏王朝曾先后调集两个统军司来驻守黑水城及整个居延地区。并将大批人口迁到黑水城一带定居,让他们在当地屯垦造田、生产粮食,以满足大批军民的生活需要。到西夏鼎盛时期时,黑水城已不再是一座单纯的军事城堡,逐渐变成一座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的繁荣城市。当时的黑水城内,官署、民居、店铺、驿站、佛教寺院以及印制佛经、制作工具的各种作坊布满了城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近200年之久。
元朝时期的统治重地
公元1226年,北方“蒙古汗国”的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征伐西夏,首先攻克了黑水城,并由此南下,直取西夏的国都中兴府,次年,西夏灭亡。元朝建立后,黑水城依然沿用,而且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重视。当时这一地区划归甘肃行省,称“亦集乃路”元朝在这里设置了亦集乃路总管府,管辖这一地区及西宁、山丹两州。
由于黑水城是漠北通往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元朝统治者不仅派遣了大量军队来黑水城驻防,还从各地迁来许多汉族和蒙古族人,来这里与当地人共同发展农牧业生产。当时,各族人民利用额济纳河的水利资源开渠造田,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先后屯田近万亩。
元朝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原来的黑水城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在原有城池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了扩建改造。扩建后的黑水城,东西宽450米,南北长380米,是原来城市面积的3倍。扩建后的城市,不仅增加了城区面积,而且加强了城市的防御能力。当时的黑水城,城墙高达10米,城内有登城马道7条,设有宽约6米的东、西城门两座,并在城门外加筑了瓮城。在四面城墙的外侧还修筑了马面、角台等御敌建筑。
劫难重重
谁也不曾想到,这座沧海桑田的黑水城,曾也经历过一番苦难。20世纪初,俄国军人科兹洛夫和英国人斯坦因,在黑水城发现了大量的西夏文献,并运送出境。这一发现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敦煌遗书之后的中国第三大考古文献发现。
额济纳旗11.4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戈壁荒漠占94%。由于沙化严重,黑水城四周的城墙已有半数为流沙掩埋。遗址西北角上耸立的佛塔,基座也被风沙剥蚀得裂痕斑斑,城中残垣断壁随处可见。
居延遗址和黑水城保护
如今,额济纳已成为居延遗址和黑水城保护基地,这是日前首次在我国内蒙古额济纳召开的有关黑水城研究国际会议传出的信息。额济纳是国内至今惟一沿用古西夏地名的地区,其境内的黑城(也称黑水城)是西夏古都,在西夏历史上占有非同寻常的地位,也是迄今丝绸之路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这里有秦汉时期辉煌的居延文明,西夏时期灿烂的水城文化。曾出土两万多枚居延汉简和8000多件(册)黑水城西夏文献。在黑水城区域上世纪80年代还发现了元代伊斯兰教徒的数百座墓葬,并出土了元代阿拉伯伊斯兰教徒的木乃伊,这是继西夏文化被发现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这些珍贵的遗址吸引着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他们将黑城作为研究西夏文化和早期伊斯兰文化传播的重要始原地。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黑水城地区,在近一个世纪内引起学术界和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